据中国政府网消息,国务院近日公布关于同意设立“中国农民丰收节”的批复。批复指出,关于申请设立“中国农民丰收节”的请示收悉,同意自2018年起,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“中国农民丰收节”。具体工作由农业农村部商有关部门组织实施。
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介绍,设立“中国农民丰收节”是党中央、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。农业农村部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国务院批复要求,会同有关部门,精心组织,加强指导,秉承“庆祝丰收、弘扬文化、振兴乡村”的宗旨,遵循“务实、开放、共享、简约”的原则,坚持农民主体、政府引导,因地制宜、突出特色,开展喜闻乐见的活动,展示科技强农新成果、产业发展新成就、乡村振兴新面貌。希望新闻界的朋友持续关心关注“中国农民丰收节”。
另据国际在线直播消息:韩部长称,“中国农民丰收节”可不是一般的节日,是亿万农民庆祝丰收、享受丰收的节日,也是五谷丰登、国泰民安的生动体现。在这个过程中,我也有自身体会,我生在农村、长在农村,长期做“三农”工作,现在农民终于有了自己的节日,我和大家一样为亿万农民感到高兴,内心也感到欣慰和自豪。设立“中国农民丰收节”,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。
把秋分定为中国农民丰收节,是基于这样几点考虑:
从节气上看,春种秋收,春华秋实,秋分时节硕果累累,最能体现丰收。另外,秋分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,昼夜平分,秋高气爽,既是秋收、秋耕、秋种的重要时节,也是稻谷飘香、蟹肥菊黄、踏秋赏景的大好时节。
从区域上看,我国地域辽阔、物产丰富,各地收获的时节有所不同,但多数地方都在秋季,秋收作物是大头。所以,我们兼顾南北方把秋分定为“中国农民丰收节”,是便于城乡群众、农民群众参与,也利于展示农业的丰收成果,包括科技成果和农民的创造,具有鲜明的农事特点。
从民俗上看,我们国家有十几个少数民族有庆祝丰收的传统节日,畲族的丰收节,藏族的望果节,彝族的火把节,大多都在下半年。在国家层面设立一个各民族共同参与、共庆丰收的节日,有利于促进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和睦团结和发展。
我们的先人非常智慧、非常了不起,总结的二十四节气,春雨惊春清谷天,夏满芒夏暑相连,秋处露秋寒霜降,冬雪雪冬小大寒,上半年丰六二一,下半年丰九二三。今年的秋分是9月23日,是星期天,而且连着中秋节,欢迎媒体朋友们、城乡居民,到乡村来望山看水忆乡愁,与农民兄弟一起共度丰收节,共享农家乐。
韩部长介绍,农业农村部对国内外的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,也广泛邀请了农业、文化、传媒等相关领域专家学者以及基层农民代表座谈研讨。大家普遍认为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十分必要,而且实施的基础和条件已经成熟。你刚才讲有哪些基础和条件,我想至少有这么几点。
一是农事节庆有传统。我国古代就有庆五谷丰登、盼国泰民安的传统。通过举办民俗表演、技能比赛、品尝美食等活动,大家一起分享丰收的喜悦。目前有13个少数民族有庆祝丰收的节日,这为设立“中国农民丰收节”积累了经验。
二是各地有探索。这些年,很多地方根据节庆特点和假日节点,举办了具有当地特色、主题鲜明、和农事有关的节庆活动,也形成了一批民俗活动、观花赏景、采摘体验、农业嘉年华等知名品牌,很多朋友肯定都参加过,这也为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探索了路子。
三是市场有需求。现在人均GDP已经接近9000美元,休闲观光大众化正成为常态,广大市民也有回归乡村,参与农事体验、品味农村情调的需求和田园梦想,这为设立“中国农民丰收节”提供了广阔市场空间。
四是发展有基础。改革开放以来,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,我国农业连年丰收,农民持续增收,粮食生产能力已经连续5年稳定在12000亿斤水平,农业现代化在加快推进,绿色发展、农村改革、结构调整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。特别是脱贫攻坚和农民增收,可以说有巨大变化,农村社会保持长期稳定。这些都为举办中国农民丰收节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另外,世界上也有很多国家在农产品收获以后,会举办农事节日活动。比如波兰的丰收节、美国的感恩节,葡萄牙的农业节,俄罗斯的农田日,巴西也有这种丰收之后狂欢的节日,这也为我们设立“中国农民丰收节”提供了借鉴。
当然,我国是农业大国,农民最多、民族众多、地域辽阔,农事品类最全,所以我相信,中国农民丰收节一定会办成世界上最有特色、最有人气、最为丰富、最有影响的农民节日、丰收节日。